发帖
手机端
扫码访问

北 陸 風 光 華 山 盡 見 — — 賞 祈 雨 靈 石

 关闭 [复制链接]
2128 |0
发表于 2013-12-29 12: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香港
名山異士多,論劍取華山,當然這華山論劍處在祖國懷抱中,然而就在香港地的北區,也有個華山,其山腳鄉村正是華山村,閣下可曾涉足?

  從地政總署出版《昔日香港》地圖可見,於北區上水石湖墟偏北處有華山村村名,這華山村於今仍然存在,其村後山崗即華山,但在一般地圖中找不到這山名,確實它只有一百多米高,一般地圖沒記名,可能製圖者認為其低矮,或是因為它本來不叫華山,真名稱大嶺,從其山頂有紀事石碑一通可知,石碑花崗石質,四面及頂部均刻有文字,分別為「興雲降雨之神」、「維嶽降神」、「道光己亥年」、「歲貢廖有容立」,頂部刻有「大嶺」,真證據確鑿。新界尚有許多地方稱求雨嶺、求雨峒及求雨壇,多沒直接識別,這上

水大嶺祈雨碑卻實實在在刻有功能組別,一望而知為昔日農業社會一種古老傳統,帶有巫術行為民間習俗,是極難得古文物,可惜一直以來沒有相關保護措施,任由其日曬雨淋,風吹雨打。在《北區風物誌》中,編者有記錄這祈雨碑,那張圖片正是筆者提供(1994年出版),而碑中那廖有容在上水廖萬石堂中牌匾可見其大名,可知這上水華山與廖族關係深遠,《北區風物誌》尚有收錄一張眾人求雨相,那更難得!據說求雨頗有效,且有婦女參加,「求雨」是大事,從中也可見廖族開明一面。那麼閣下也想往探個究竟,看看這一百多年前留下的靈石罷!

  由上水港鐵站出閘(向市區方向出閘,非彩園那邊),穿過龍琛路北走奕翠園天平山跨過梧桐河華山村橋,左行十分鐘即到已廢置華山公立學校,由校門右入林中,那通道是通往墳地,本來傍學校邊緣可直通山坳而左發華山,但部分路段草長樹密,非慣於穿林者會束手無策,還是由墳地偏右上山崗(即拜山路),到頂見北邊另一小崗即華山,山雖只有一百多米高,但陡直且浮沙碎石多,不宜急登,要氣定神閒一步步上行,倦即小休回望四方風景,唞順條氣才提步。

  一般花半小時便可達山頂,山頂所見除一長桿外(山腳靶場練靶掛紅旗,警示附近行人勿近,那是山腳小坑兵營自港英時代留下項目,自駐港部隊代替英兵,練靶次數銳減),另有花崗岩石塊,那正是祈雨碑也,遊人不妨放下行囊細心欣賞,再回望八方地勢,果然群山疊嶂,那梧桐河如玉帶纏腰來水有情,而廖氏一族自元朝南下這風水之上立鄉生息,且取鄉名上水,真有意思!當參觀上水鄉廖族聚居地,發覺老圍外另有四斗圍村,從其族譜所云,亦與風水有關,而功名尤盛,這也與廖氏重教育有密切關係,上水圍村書室也特別多,六十年一屆太平清蘸更令外人難測其玄機。而廖萬石堂前文物寶囊卻要五十年後才開啟,這又是另一契合乎!

  欣賞過四方勝景,依山頂公路北行(此公路東北通下坪輋,西北即往虎地坳,途中多個下山路,分別可下觀龍圍、山雞乙、孔嶺、小坑村等),沿路小心下行,初段頗陡,別貪玩衝走,扭傷腳筋及收掣不便頭破血流,華山論劍變作論戰了!半小時後下達華山坳處,左右下行通道明顯,由於山徑已非村民常走通道(多用私家車出入,依大道直通村屋),故部分路段雜草叢生,通行要花一番氣力,還是依盤山大道北行為佳,也花不了太多時間,畢竟高地行所見景觀更廣更美。一小時後已路盡於文錦渡路口,此刻依公路左行即回上水石湖墟方向,當接近馬會道時,鳳溪中學相對另一面即為上水鄉,緊接為上北村、下北村,入村內通往廖萬石堂(正裝修中),可略觀大祠堂風範及正門外時間錦囊。離開廖萬石堂往榕樹公園(只一棵榕樹),公園後即為上水老圍,可內進參觀。這上水圍有別於新界其他圍村,圍內除有古井外,尚有洪聖廟、天后廟及觀音廟,同時多個書室也在圍內,雖然非每間都完全開放,只要有村民在內,打個招呼都會遇熱情招待,盡情參觀,當然到訪者要懂得進退,別磨爛席。離開上水圍南行十分鐘進入石湖墟,而港鐵站已在視內!

2013-12-2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