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手机端
扫码访问

趨勢閱讀

   关闭 [复制链接]
1827 |8
发表于 2008-12-30 18: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香港
一趟與葡萄酒相約的微醺飛行 航空酒飲用指南

在歷經了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後,搭飛機成了若非必要,能免則免的交通工具。就在全世界仍在恐懼之中,「飛行」成了一種禁忌,人人談之色變。 但我們不妨冷靜一下,回想最初人類對翱翔天際有著多麼大的憧憬,飛行對很多孩子來說仍是一個美麗的夢。二十世紀初的浪漫詩人徐志摩,對於搭乘飛機遨遊雲端,有著說不出的感動。「飛翔」即使在科際進步的現代,仍然帶著魔幻般的色彩。 尤其,在飛行的旅程中若能搭配上幾杯葡萄美酒,就算知道徐志摩也是亡於空難,「飛行」仍然可以浪漫到教人心折的。

「機上的葡萄酒類選擇」
通常我們說的葡萄酒(wine)是指紅白酒兩種,另外,像香檳(Champagne)和白蘭地(Brandy)也都是由葡萄所釀製。香檳是特指在法國香檳區所產的氣泡酒,而白蘭地則是泛指葡萄經過蒸餾、陳年後的烈酒。
香檳通常是當成開胃酒來飲用,因為飛機上所提供的香檳大都是沒有年份,而且不甜的(Brut),微酸的口感、馥郁的果香和不斷往上冒竄的細緻氣泡,最能平緩飛行的不適,並促進食慾。白蘭地因為酒精成份高,所以多當成餐後酒飲用,而機上所提供的白蘭地一般都是高級的干邑白蘭地(Cognac),而非其他產區的白蘭地酒。在餐後飲用干邑白蘭地時,可以搭配巧克力或糖漬水果,即使是在高空中,仍能為餐點做個完美的結束。 在搭乘飛機時,若您購買的是經濟艙的位置,是享用不到香檳和干邑白蘭地的,這些中高價位的葡萄系酒款,必須是商務艙和頭等艙才享用得到的「尊榮」。而紅白葡萄酒,雖然經濟艙也有提供,但也僅限一款,別無選擇。相較之下,商務艙和頭等艙就有較多的選擇,而且其中也不乏有得獎、或備受推崇的酒款。紅酒、白酒與餐點的邂逅
台灣在經過1995年左右的紅酒熱後,其實很多人對葡萄酒,已經有較多的認識了,尤其是來自新世界的葡萄酒,像澳洲和美國加州的酒,更因為文字閱讀較容易而便於瞭解。在飛行的旅途中,若您還是喜歡傳統的法國酒,可請空服員再加以介紹,但大部份的白酒仍來自布根地的Chablis產區,紅酒則多來自波爾多的Medoc產區,基本上不脫這兩個範疇。
有些航空公司也會根據飛行的路線,而稍微更改酒單,例如飛往美國的航班,大都可以喝到加州所產的葡萄酒,對於飛回家的旅客提供故鄉的滋味,對於前往旅行的遊客則獻出當地風味的歡迎。在飲用紅白酒時,通常是搭配餐點,較少單飲,所以什麼餐配什麼酒,就成了重要的判斷,「白肉搭白酒、紅肉配紅酒」,這樣的基本原則雖然有人急欲顛覆,但還是有其道理所在。 反對者認為,餐酒的選用主要是看烹調時的醬汁來做搭配,但負責準備空中佳餚的地面空廚在進行規劃菜單時,對新鮮的海鮮或白肉,通常採用最簡單的方式處理,以保留食物原味。相對的,肉味較重的紅肉,則會加較多的香料烹煮,讓紅肉更美味。所以,白肉搭清淡的白酒,紅肉配濃郁的紅酒,仍是最簡單也最實際的搭配法則。雀屏中選的葡萄美酒微醺飛行時所飲用的葡萄美酒,是如何從數千數萬款中脫穎而出?其實每家選酒的作法略有不同,例如國泰航空是先用Blind Testing的方法,由專業的品酒顧問選出,選酒的範圍也很廣泛,通常選出的酒至少會供應一年以上,而且泰航是以配合旅客的喜好和需要來選酒,而非針對機上餐點做搭配。 而新加坡航空為了提升客艙內的餐飲,於1997年成立了選酒小組,每年依預算和需求量,分次前往各國知名酒莊選酒,並攜回樣品酒,再由新航各處室、傳媒和知名品酒人士共同進行選酒品評會。看到航空公司選酒的陣容,相信大家對機上的葡萄酒更有信心了,下次在搭乘飛機時,別忘了點一杯醇酒,來一趟與葡萄酒相約的微醺飛行!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0 18: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加州葡萄酒的介紹和入門

對加州人而言,喝酒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加州的餐宴特別人性化,主人的任務只負責挑幾瓶好酒擺上桌,管他吃什麼肉配什麼酒,要喝多少全憑客人當天的心情,自行斟酒,此時的葡萄酒只是個配角,扮演著提昇美味,增進用餐氣氛的角。 加州葡萄酒雖然才於過去二十年內崛起於國際上,但加州的釀酒業其實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早在一八四九年濤金熱盛行時,大量人口往西部前進,不少人在濤金夢落空後,不是傷心的離去,就是另謀生計改行選擇農業。當時加州土地自由而開放,許多人選擇農業種植葡萄,正式開啟了加州釀酒史。此外,還有不少歐洲後裔帶著對家鄉葡萄酒的回憶來到加州,為釀造自己理想的葡萄酒而努力。

打開加州葡萄酒農的奮鬥史,卻不是光鮮亮麗的成果,入目盡是血汗斑斑的辛酸史。一九一九年,美國開始實施長達十四年的禁酒令,當時,大多數的酒廠都關門大吉,只有少數幸運的酒廠得以倖免,如,如BeringerVineyard ( 貝林格酒莊) 得以為教會儀式釀造專用酒,使得 Beringer 成為加州那怕山谷釀酒業中唯一從未間斷生產的酒莊。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可怕的蟲害接踵而至,對加州釀酒業而言,無疑是一大致命傷。在經歷種種的不順遂,戰後的加州釀酒業終於撥雲見日出現新契機,先前的荒廢不但沒有讓釀酒業一蹶不起,後來開放自由的法令,反而讓釀酒文化重新發芽茁壯。

在加州鄉村中,常常可以看到成片的葡萄園,除了少數 供實用的葡萄外,大部分都種植顆粒小、皮厚、籽顆粒大且 果肉少的專門釀酒用葡萄,加州的四季穩定,炎熱的白天與 清爽的夜晚讓葡萄的酸甜度趨於完美,使得葡萄的產量與品 質皆維持在水準之上,因此,加州被稱為是「葡萄酒的桃花 園」。 除此之外,所謂「名酒來自好葡萄,好酒來自釀酒師所 付 出的感情與心血」則可看出釀葡萄酒需要多大的學問。由 於加州目前對於釀酒業並沒有什麼規章或是傳統等的束縛, 釀酒師能充分運用最新科技手法,自由的實驗以生產新產 品,有更多的機會去實現新的構想,呈現出葡萄酒的新風貌。

在與歐洲酒相等的品質上,加州酒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取得,是它一貫的特色。此外,喝加州酒強調不必看年份也不需看酒莊,單以品種來取代產區,則是加州酒的另一項特色。加州酒十分的「善解人意」,強調葡萄本身對酒的影響力,只要學會葡萄品種,就可以八九不離十找到自己喜歡順口的酒,不再被繁亂的規則絆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0 18: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布根地葡萄酒在台灣的新火花

比起波爾多(Bordeaux),來自布根地(Burgundy)的葡萄酒,彷彿像是掩了一層薄紗,充滿了神秘與隱微的距離美感。對於台灣的消費者來說,布根地是市面上最昂貴的Grand Cru Montrachet;是行家口中贊不絕口的Corton、Montrachet或Chambertin;是嬌貴刁鑽難養的Pinot Nior葡萄。 比起波爾多(Bordeaux),來自布根地(Burgundy)的葡萄酒,彷彿像是掩了一層薄紗,充滿了神秘與隱微的距離美感。對於台灣的消費者來說,布根地是市面上最昂貴的Grand Cru Montrachet;是行家口中贊不絕口的Corton、Montrachet或Chambertin;是嬌貴刁鑽難養的Pinot Nior葡萄。 這些當然是布根地,但是聽起來卻離「平民化」很遠。不過,如果你知道這個位在法國中部的葡萄酒產區,也有價位充滿親和力的佳釀,每年可以生產1億8千萬瓶的AOC葡萄酒;從特級到地方性AOC的葡萄園都有精采表現;紅酒白酒都能跟中國菜作完美的搭配……如何,是不是有點意思?

新舊世界的葡萄酒之爭
四月下旬,法國布根地酒業工會(BIVB)的四位代表造訪台灣,除了帶來該地區的最新一年收成消息外,也希望能夠藉著這次的亞洲行,推廣中價位的布根地佳釀。布根地頂級葡萄酒,一向在全世界酒客的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不過,很多人都從來沒想過,其實布根地也有很多中價位的葡萄酒,這些中價位的葡萄酒,在栽種及釀造的過程中,都受到跟頂級酒一樣的待遇,品質更在水準之上。事實上,法國葡萄酒近年來一直受到新世界葡萄酒的衝擊。對於舊世界來說,葡萄酒是來自大地的珍貴產物,從土質、氣候、葡萄品種到種植技術,都是決定葡萄酒品質與產量不可或缺的因素,每一個階段都是人與自然的結合。

新世界將葡萄酒視為一種工業(Indusrtry),不論是加州、澳洲或南美洲,這些新的葡萄園以科技栽培法培育出數量多而且品質標準化的葡萄酒,並以強大的現代行銷與商業手法,將葡萄酒一箱一箱地賣到世界各地。哪一種比較好?這當然沒有絕對的答案,新舊世界的互相衝擊,對於消費者來說,代表的意義當然只有一個,也就是有更多佳釀可供品嚐。
布根地的五年計劃
根據法國食品協會的資料,在這一波新舊交戰中,布根地葡萄酒的白酒,仍然在外銷市場中有相當好的表現,光是上一個年度就有7%的成長,而在2001年的前六個月中,布根地更是法國唯一一個外銷量高度成長11%的產區。
布根地葡萄酒業界人士已經開始推動「布根地2001-2006五年計劃」,這個五年計劃主要有兩個大方向,首先是加強布根地葡萄酒在零售市場上的品質監測,其次則是要成立技術工作室。這次四度訪台的Terry Price就說,他曾經在很多餐廳看到錯誤的儲酒方式(例如直立,並以光源照射),這樣的儲酒方式,就算是品質再好的葡萄酒也難逃變質的悲慘下場,強化末端通路(零售市場與餐廳)的儲酒方式,才能確保消費者喝到品質不變的佳釀。 布根地酒商一直都將重心放在葡萄酒本身的釀造上,一直到最近,才開始關注行銷面。BIVB媒體專員Claire Contamine說,為了支持這項計劃,布根地酒業工會的活動預算提高了五成,除了持續進行各種品酒會外,明年度也有相關的廣告計劃。

與中國菜的趣味搭配
  布根地最著名的葡萄品種,就是用來釀紅酒的黑皮諾(Pinot Noir);與釀白酒的夏多內(Chardonnay)。一般來說,布根地紅酒經常有圓潤的口感和細膩的果香與酸味;白酒則有爽口的酸度,以及特有青蘋果或柑桔的香味,不論紅白酒,都頗適合與千變萬化的中國菜作搭配的嚐試。
  這次BIVB訪台活動也特地安排了兩場餐會,讓中國菜跟布根地葡萄酒作了一次有趣的結合嚐試。這次的餐會中,搭配白酒的菜餚有三款,分別是加上新鮮海膽與魚卵的芙蓉豆腐、金華火腿蒸魚片與瑤柱中式生菜。搭配紅酒菜餚則是牛蒡烏骨雞湯、蝦醬無錫排骨與烤牛仔骨。
  搭配的白酒有兩款,分別是Laurent Dupatis的Chablis 2000與Louis Latour的Meursault 1997。一般餐廳飲用白酒時(尤其是濃甜的加州酒),溫度多半在7度左右,不過布根地的白酒酸味較重,不需要過多的冷藏,以免香味無法釋放,所以這兩款酒的飲用溫度,建議在14-15度之間。
  搭配的紅酒則有三款,包括Dom. Maurice Ecard & Fils 99年的Savigny-Les-Beaune 1er Cru、Albert Bichot 95年的Cote de Beaune Village Tastevinage、與Mommessin 99年的Gevrey Chambertin 1er Cru三款,其中95年的Albert Bichot與蝦醬無錫排骨的搭配,還在現場引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原來餐廳為了作餐酒的搭配,特別把無錫排骨的醬料改為蝦醬,濃重的腥香與口味,搭配95年的老布根地,的確充滿了特別的濃郁異質感,這也再次證明了葡萄酒與餐點的搭配,可以是充滿趣味變化的一門實驗學問。布根地酒在台灣,已經開始走向另一個新的方向,從現在開始,消費者除了可以盡情享用精緻的布根地中價酒之外,也可以試著讓布根地酒走進你家的餐廳,跟中國美食碰觸出無數的新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0 18: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法國葡萄酒業面臨新挑戰

根據最新一份由專家「貝爾托」所提交法國政府的報告中指出,除非法國政府採取積極措施,否則法國的葡萄酒業將面臨有史以來的重大危機。 在過去,法國的葡萄酒銷售量曾經佔世界首位。如今,現在法國的葡萄酒對外銷售情況早已失去相當程序的優勢,全球第一的榜首地位將有可能面臨嚴重的挑戰。 1999年,法國當地所出口至其他國家的葡萄酒比上年減少7900萬瓶。去年,法國出口的葡萄酒數量又減少9300萬瓶。 光是以去年銷售葡萄酒來分析,特別是著名的伯艮第(Burgundy)葡萄酒,下降了30%,薄酒萊產區 (Beaujolais)葡萄酒銷售降低了17%。
造成法國面臨的新競爭來自新興的葡萄酒生產國如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智利〈CHILI〉。上述這些國家生產的中檔葡萄酒的價格具有絕對競爭優勢。同時,另外他們產品形像一直更接近現代,而穫得消費者普遍的青睞。這些地區的業者他們還認為這些葡萄酒與同等檔次的法國葡萄酒比較,味道反而較佳。
法國政府現在正在研究由法國葡萄酒專家貝爾托提供的正式報告。貝爾托說;法國葡萄酒生產商一直在既有成就面前裹足不前,但是他們面臨的外部競爭卻越來越激烈。他還進一步表示;面對來自新興的葡萄酒產國的競爭,法國應該更加重視品牌和促銷。
值得慶幸是已有法國一些專門生產的葡萄園,開始放棄不佳的傳統釀酒技術,轉而向外界學習新型葡萄酒技術,他們在使用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引進的生產技術。現在,在法國甚至已經有一種葡萄酒甚至被改名為“Kiwi cuv”,以滿足國外市場的需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0 18: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倫敦部份著名餐館業者哄抬葡萄酒價格

根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引述一份有關商品和貿易的雜誌「Profits and Profiteering」的報導內容,點名指出倫敦一些著名餐館將原本較為低廉葡萄酒價格向上抬高約2倍來賺取差價。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欺騙消費者的行經非但未見改善甚至越來越嚴重,其中最為令人訝異的是,有些餐廳業者竟然抬高葡萄酒的價格高達5倍。 刊載這項訊息的雜誌則提出舉例;餐廳業者將一瓶原本售價約 3.67英鎊的葡萄酒定為27英鎊,更有一家餐廳把一瓶原價 211英鎊的1990年Chateau Rayas賣350英鎊,最為誇張的是一家餐廳業者將同等級的葡萄酒以高達 750英鎊價格銷售。令人欣慰的是,該篇報道中還特別列舉了倫敦一些聲譽較好且價格可以的餐廳供消費者們選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0 18: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新酒杯能自動呼喚侍者添酒

妳能想像酒杯的裡酒在接近快完時會自動傳達訊息告訴侍者前來添酒嗎?最近日本的三菱電子研究實驗公司就發明了一種上述讓人驚奇新型酒杯。這種和一般酒杯不同之處在於其本身擁有電子感應器,能判斷飲君子在其酒將要喝完時,會自動傳達出信息,告訴酒吧侍者或餐廳裡服務生過前來繼續添酒。

英國的《新科學家》周刊報導介紹了這種新型酒杯,報導中亦也指出;這種技術的靈感來自一般零售商店裡防盜設備的標簽系統衍生而來的。由於新型酒杯的底座設有微晶片和部份電子線圈,同時能夠和酒杯表面的塗料配合,藉以察覺出酒杯內液體的高度,然後傳遞出訊息。設在美國的「三菱電子研究實驗室」所發展出來的酒杯除了電子設備以外,清洗時和一般酒杯雷同,可放進洗碗機洗滌。創作這款新型酒杯的研究人員將塗料成份更改成可以導電的效果,能讓電流運作,整個杯子就像是一個電容器。在酒客喝酒時,隨著杯子裡的酒慢慢變少,杯子中內含有的電容量也跟隨著降低。這個時候杯底的微晶片便會察覺到杯中液體變化,等到接近沒有酒的時候,就會通過線圈發出信息,讓服務生前來添酒。

比較特殊的是,每一個酒杯的微晶片都有獨特的識別碼,當它們發出類似像無線電的訊號時,持有移動裝置的酒吧服務生能夠透過信息得知是哪一個酒杯需要添酒。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新型酒杯所應用的科技技術雖然高,但是卻不需要仰賴人工洗滌,而是可以將它放進洗碗機裡清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0 18: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當葡萄酒的年份變成數字的焦慮

一般人在購買葡萄酒時,總是把「年份」當成唯一的依據,也只有酒評家評為「好年份」的葡萄酒才是值得購買的。如此一來,酒質酒體不受到消費者重視,年份數字的變化,成為購買的迷思。葡萄酒名家林裕森為了挑戰年份,破解迷思,將帶領我們從氣候和地型等自然條件,重新看待百變的葡萄酒。

「年份因地而異」
在世界經濟體系不斷統整的過程裡,葡萄酒也漸漸成為全球化的商品,除了有傳統加持的法國之外,還有義大利、西班牙和新興的美國、澳洲、南美等,這些國家目前都成為葡萄酒大宗產區。但是這些國家大都擁有較為穩定的氣候,若是說到多變的天候對葡萄酒的影響,仍然是以法國為最佳代表。法國因地型的變化,大約可以分成三種主要的氣候型態:第一種是南部的地中海型氣候區,因為靠近地中海,天氣和煦,陽光普照,釀造出來的葡萄酒通常酒精含量較高,如普羅旺斯產區;第二種是靠近大西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區,這裡天候濕冷,釀製的葡萄酒多擁有堅實的結構,如波爾多產區;第三種是在內陸的大陸型氣候區,冬天既乾燥又寒冷,夏秋兩季氣候較溫和,所以生產的葡萄酒優雅細緻,如布根地產區。 在認識了基本的地理條件後,每個人都可以很容易認知到,這樣多變的氣候型態是很難在同一年份裡,都釀造出所謂的「好酒」。除非那一年老天爺特別賞臉,如1990年,全法國幾乎都出「好酒」,否則還是要從當年份,各產區的葡萄收成報告來分辨。

「影響年份變化的天氣因素
一般人飲用葡萄酒時,大都在熱鬧歡樂或浪漫燭光下,所以很少人喝酒時還會將葡萄酒和天氣或泥土連想在一起。其實,葡萄既是農作物,當然和大自然分不開關係,除了葡萄園的位置外,氣候的改變也在葡萄酒的酒體上有很大的影響,而影響葡萄生長的因素很多,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氣溫」─位在溫帶氣候區的法國,常常因氣溫太低,以致葡萄生長緩慢。溫度深深地影響葡萄的生長,例如葡萄要經過低於零度的冬眠時期,春天才會發芽,若那年的溫度未低於零度,則葡萄無法發芽發得很好。另外,溫度更影響到葡萄的成熟度和酸度,溫度夠高可以讓葡萄成長時甜味變多。那是不是溫度愈高愈好?當然不是,若當年的溫度太高,反而會造成葡萄停止生長,並將未成熟的葡萄烤乾而無法再釀酒。

「陽光」─這個因素影響葡萄皮的顏色、單寧和厚度。紅葡萄酒的顏色和單寧全來自外皮,如果陽光不夠充足,則外皮無法產生大量的紅色素,那麼釀出來的紅酒色澤便不夠漂亮。以1996年來說,當年波爾多產區陽光充足,但氣溫卻極低,於是便釀出結構堅實,富有波爾多古典風味的醇酒。

「雨量」─雨水的多寡要看葡萄生長到那一時期而定,若是發芽後,為了使葉子成長便需要大量的水分,待開花時又不能下太多雨,否則花掉光了便不會結果實。另有一說是採收季時,雨水不能太多,不然葡萄酒味道會變淡。這其實還要看葡萄的皮夠不夠厚,如1998年的Merlot皮很厚,影響不如想像中的大,所以下不下雨並非絕對,而是要看怎麼下。
濕度─這個因素常指雨量和空氣中水分含量而言,如果太潮濕葡萄樹容易產生疾病,尤其是黴菌。但若不夠濕,像產甜白酒的索甸區的貴腐黴菌便無法順利生長,所以適當的濕度仍是必要的。
霜害─這其是葡萄農相當不願碰到的,當霜結得多時,葡萄的產量除了減少之外,還會延後葡萄的成熟,而且常會造成當年的葡萄成熟度不佳,而無法釀出精彩的酒。
「冰雹」─這也是個可怕的自然災害,使葡萄收成減量,釀造的葡萄酒還常常帶有梗味,影響品質。

「挑戰年份的迷思」
在簡單地瞭解地型和氣候的變化後,再回頭來想想年份這個問題。「年份」到底是不是買酒的指標?答案:「年份是買酒的指標,但不是唯一的指標。」因為年份其實比想像中要來得更複雜許多,像其他一些同為葡萄釀製的酒如:香檳、波特酒等,多是沒有年份的。還有一款以酒瓶樣式取勝的歪脖子葡萄酒,也都是刻意去除年份。
為什麼這些酒的年份都不被強調呢?以歪脖子為例,由於是隆河產區的葡萄酒,氣候穩定,所以每年的味道都十分接近,所以反而和烈酒一樣強調品質口味的一致,不再是那一年好那一年不好,而是每年都一樣好。又如南美的阿根廷,是屬於沙漠型氣候,所以只要控制好雪水灌溉,幾乎每年都是好年份。因為品質非常接近,所以失去年份變化是缺點,但對喜歡一定品質的消費者來說卻是優點。 
  當年份的重要性不再是絕對時,消費者的視野才能開拓,像1997年,雖然年份評分上並不好,但在某些地區仍然出現許多好的紅酒,有著深顏色、多單寧、口感均衡,有不錯的酒精濃度,還可以久存。現在坊間出版的年份評價表的確可供參考,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飲用後來判斷,而不是一味地「專家怎麼說」,畢竟在享受醇酒的是消費者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0 18: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50年來最佳年份之ㄧ的薄酒萊新酒報告

要感謝上天,在絕佳的狀況下開始收成,超過4萬名採收者從法國各地來到薄酒萊區與喬治杜柏夫(Georges Duboeuf) 酒莊一同共襄盛舉,協助採收2萬2千公頃的葡萄園地。從九月份開始,薄酒萊產區便獲得了上天的恩賜,和暖的白天與寒涼的夜晚,是收成最理想的氣候,雖然在部分夜晚有些微的雨量,卻也讓樹藤更增加了鮮度與活力,適度的清洗更能恢復朝氣。在我們品試葡萄時,豐富的糖分與飽滿豐厚的果皮另人印象深刻,完全成熟的葡萄遠超過我們所預期的好,甚至達到葡萄種植中少有的完美水準。

無庸置疑的,佳釀的基本要素是完美的葡萄,截至目前為止,2005年是一個卓越的年份,它呈現出更具獨特個性的風格,豐盛而富麗,它的將來另人充滿期待。2005年與2003年的主要差別在於05年的薄酒萊新酒不會有甜膩的果醬味,而更多了些水果的清新。簡單說它是完美而均衡的。為了讓大家更了解今年的薄酒萊新酒,不能不特別強調它的顏色,毫無疑問的,這是我所見過薄酒萊葡萄酒中最優美的顏色,亮麗的紅色中帶著紫羅蘭的光采,深紅寶石紅中略成現紅石榴的色澤,對特級薄酒萊村莊來說它是深紫紅色。如同夜晚的湛藍。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動色彩,確實將2005年酒萊新酒裝飾的更加華麗。

除了它毫無瑕疵的色彩,它更具備了一種傑出的香味,不斷湧現出的複雜且新鮮的黑加侖果、藍莓、黑苺、黑櫻桃並混合著紫羅蘭、可可豆、咖啡、胡椒、甘草與香料的芳郁。2005年份的薄酒萊新酒的味道與色澤及香味一樣達到最佳的水準,口感具有強勁濃郁的特色,這是一款熱情充滿活力而圓潤的酒、酒質均衡、帶著歡樂與誘惑的魅力,讓您重新發現葡萄酒芳香的口感。在柔順的單寧中凝聚了多汁水果的口感,創造出一種奢華而高格調的佳釀,這將會在未來成為人們難以忘懷且不斷討論的話題。今年您一定要親自體驗探索,品嚐這將會名留青史成為50年來最佳年份之ㄧ的薄酒萊新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 12: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坐飛機wing真係好辛苦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