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手机端
扫码访问

飲茶的藝術

   关闭 [复制链接]
5538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4: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宋代的點茶

  宋代茶風之盛可謂一時無兩,對茶藝的追求更為熾熱。社會上流行「鬥茶」技藝,而「點茶」又是其中最重要的特徵,亦是宋人飲茶的方法。

  所謂「點茶」,即是將由茶餅碾細成的茶末投入碗內,然後把茶瓶中煎好的沸水注入,再用茶筅(茶筅是攪茶的工具,大多是竹製)在碗中拚命受力打擊,使沫餑如堆雲積雪。

  宋人對點茶的技巧要求十分高:(一)注水時要有節制,該注時注,該停時停;(二)注水時,水要從壺嘴中湧出,形成水柱,不能斷斷續續;(三)不注水時,要一收即止,不得有零星水滴,淋漓不盡。

[ 本帖最後由 ziza 於 2008-12-12 15:37 編輯 ]

宋代的鬥茶情況

宋代的鬥茶情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4: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明代以後的泡茶

  明清以後,散茶(散裝茶葉)取代了餅茶,不但民間如是,宮廷朝野之間亦如是,其中朱元璋「廢團改散」的政策(即廢除團茶,改用散茶為貢茶),使散茶的質素得以提高,令散茶更受歡迎,飲茶的方式亦隨之產生重大的變化。

  唐宋時期將茶餅碾碎成粉末來飲用的煮茶法或點茶法,到明代變成了將茶葉置入壺中、直接用沸水沖泡茶葉的「瀹飲法」,即我們常說的泡茶。這種用沸水沖泡茶葉的方式不但簡單方便,而且能保持茶葉的天然滋味,「可謂盡茶之真味」。明代以後,「瀹飲法」仍然沿用,由於十分簡便,令茗茶這種生活藝術更普及化。

[ 本帖最後由 ziza 於 2008-12-12 15:37 編輯 ]

泡茶是現今流行的飲茶方式

泡茶是現今流行的飲茶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4: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五、飲茶方式大觀

  中國人飲茶,不單只為滿足物質的需求,更要達到精神上的享受。然而,不同年代、不同階層和不同地區人士在飲茶時,對飲茶環境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可稱得上是各式其式,各具韻味。

(申江勝景圖)中顯示清末時期上海的東洋茶樓

(申江勝景圖)中顯示清末時期上海的東洋茶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4: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古代文人飲茶風尚

  古人品茶,除了要求有好的茶葉、好的水質、雅緻的茶具和高超的泡茶技巧外,還要有恰當的飲茶環境,才能令品茶藝術更添情趣。

  所謂品茶環境,包括景、物、人、事。

  唐朝文人雅士喜與山林作伴,在大自然懷抱中,與志趣相投的茶友吟詩作畫、賞花、聽琴、舒發情懷,可謂意境清幽高雅。

  明清茶人認為,在飲茶環境中,人是不可或缺的元素,飲茶者的修養是決定品茶趣味關鍵。故此,茶人喜到幽靜的小室、林間的道院,與逸士高僧品茗清談,才能盡得茶的真趣。

[ 本帖最後由 ziza 於 2008-12-12 15:41 編輯 ]
ys1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4: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茶館

  茶館,在唐代時為路邊茶鋪。宋代以後,茶風更盛,茶館林立,茶坊漸具規模,除茶湯外還供應點心,開後世先河。明清年代,是茶館最鼎盛時期,茶館文化亦隨之出現。茶館成為百姓重要的社交場所,各階層人士匯集其中,可以飲茶會友、欣賞表演、洽談生意、交流見聞、議論時事,形成極具特色的大眾文化。

  此外,由於地域差異,各地茶館均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而北京的茶館則集各地之大成,主要類別有「大茶館」、「清茶館」和「野茶館」等,各具特色。

[ 本帖最後由 ziza 於 2008-12-12 15:42 編輯 ]

19世紀畫家繪畫的北京茶館

19世紀畫家繪畫的北京茶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4: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茶樓

  廣東茶樓是華南地區飲茶風俗的典型代表。上茶樓,飲早茶,「一盅兩件」,一面品飲香茗,一面品嘗極具地方色彩的點心,如蝦餃、燒賣、叉燒包等;與良朋共聚、消閒遣興,甚至洽談生意,都是廣東人的生活習慣。

  這種飲茶風習在香港發展蓬勃,茶樓成行成市。中環的得雲茶樓、一笑樓、杏花樓,西環的金陵酒家等都是早期香港著名的茶樓。由於香港獨特的文化背境,形成了所謂「港式飲茶」,即既有傳統大江南北食品之餘,又有西方及東南亞食品,充分反映出香港中西文化薈萃的特點。

[ 本帖最後由 ziza 於 2008-12-12 15:43 編輯 ]

民國時期吳元大茶莊的廣告

民國時期吳元大茶莊的廣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4: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三、茶具

  中國品茗藝術中,除了著重茶要佳,水要好之外,一套質優型美的茶具肯定更添情趣。

  正因為茶具在品茗過程中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故此茶具的製作和造型也十分講究,不但要實用,而且質地要精良,造型要優雅。結果隨著茶藝文化的發展,茶具亦漸漸發展成為一種藝術品,有觀賞和收藏的價值。

[ 本帖最後由 ziza 於 2008-12-12 15:46 編輯 ]

清代乾隆年間的黃地粉彩花卉開光山水畫法壺

清代乾隆年間的黃地粉彩花卉開光山水畫法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4: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陸羽的茶具

  據記載,在唐代以前,古人還未有專門用於飲茶的器皿,大體上是與盛載食物的器具同用。到了唐代,茶風鼎盛,陸羽開創茶藝,同時將茶具引入飲茶的過程中。陸羽的《茶經》中所講的28種茶具,是茶具發展史上最早和最完整的記載。這些茶具可分為以下八大類:
ys18.gif

  由於唐代的飲茶方式與今人有很大分別,所以有很多茶具我們都未曾見過。事實上,這28種茶具並非每次飲茶都必須同時具備,但可反映出唐代人對飲茶是非常講究的了。


小檔案:
陸羽的茶經
陸羽(733-804),唐朝湖北竟陵人,自幼受茶人智積大師影響,醉心茶事。在中唐時期,他以前人飲茶心得為基礎,加上本身對茶的研究和實踐,完成世界第一部全面論述茶的專著──《茶經》。
《茶經》共分十章,包括源、具、造、器、煎、飲、事、出、略、圖;對茶的起源、歷史、生產、加工、烹煮、品飲、茶具等各方面的研究加以總結,使茶學成為一種專門的學科。此外,《茶經》在傳授茶葉知識的同時,更提倡品飲藝術,使茶成為陶冶性情的手段,將茶推高至精神領域,從此中國的茶文化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 本帖最後由 ziza 於 2008-12-12 15:51 編輯 ]
ys19.jpg

風爐

風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4: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宋朝黑釉

  宋代人飲茶的主要器具是盞,是一種敞口、小底、厚壁的小碗,當中以通體施黑釉的「建盞」為佼佼者。

  「建」,是指建窯的地方是在宋代的建州(即今福建建陽一帶)。「建盞」流行於宋代,與當時「鬥茶」的風氣有密切關係,皆因黑釉「建盞」通體黑亮,與茶面泛出的雪白湯花相配,黑白分明。宋人鬥茶是以湯花散退慢、較遲出現水痕者為勝,湯花襯在黑釉上,能清楚看到水痕,大大增加了觀賞性。

  「建盞」外型美觀,釉面在燒製過程中通過窯變,形成多姿多彩的花紋,其中最珍貴的花紋是呈兔毫的「兔毫斑」。可見,宋代茶具是以追求窯變的藝術效果為時尚,而釉色則以單色為主。

[ 本帖最後由 ziza 於 2008-12-12 15:54 編輯 ]

宋代建窯兔毫文盞

宋代建窯兔毫文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4: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明朝白瓷

  宋代以後,明人以飲散茶為主,用茶壺沖泡茶葉是飲茶方法的一大轉變,而對茶具的要求亦隨之發生重大變化。

  首先,是宋人「鬥茶」風氣已不復見,黑釉瓷不再流行。反之,白瓷、青花瓷及各種彩瓷茶具則大行其道,尤以白瓷最後發展成「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的精美藝術品。其次,是茶壺變成直接用來泡茶的茶具,器形因而變小。壺小了,散茶的茶香更容易保持。

  自明代以後,杯與壺成為了最基本的飲茶用具,而這種用壺沖泡茶葉的飲茶方式,亦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

[ 本帖最後由 ziza 於 2008-12-12 15:56 編輯 ]

明代德化白釉斂腹壺

明代德化白釉斂腹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